RENEWAL & RECONSTRUCTION
危老都更優勢
家 · 是一輩子的事
隨著都市化進程不斷加快,為了改善舊城區的居住環境,使其適應現代城市化發展的需要。透過重新規劃、改造和更新舊城區,可以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水平、改善居住條件、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。同時,更也可以改善城市交通運輸設施、提升城市功能、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。
對老舊城區進行重新規劃、改造和更新,以提高城市環境品質和居住條件的過程。都更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老城區存在的問題,提升居住環境和社會資源利用效率,同時也能推動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。
老舊城區通常有建築老化、設施設備陳舊、安全隱患較大等問題,需要進行更新改造以確保建築物的安全和居住環境的品質。透過都更,可以改善老舊城區的建築設施,延長建築物的使用壽命,提升城市的整體品質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全台共計384萬戶30年以上住宅類建築物,其中約86萬戶為最不易都更的30年以上4、5樓型態建築,另外的40%的老舊建築物必須進行耐震評估,確認需要補強、拆除或重建。
384萬戶
40%
約86萬戶
六都當中又以新北市老屋數量最多,占全市72.32%,平均屋齡達37.78年,亦為全國最高,其次為台南市及高雄市。
台灣地區位處地震頻繁區,台北地區又在盆地效應及活動斷層帶的影響下,強震來時,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相當堪慮。因此,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各項都市更新、危老建物加速重建相關條例,盼能盡速加速國內老屋活化。
除了房屋的老化,早期的設計地震力不足,至921地震發生過後,才重新調整規範,再加上早期施工品質觀念低落,進而常有偷工減料情事,甚至有了海砂屋、輻射屋的問題的誕生。
台灣經歷921地震、2016年2月6日台南大地震、再到最近2024年4月3日大地震等威脅後,除了上述的問題再次一一浮上檯面外,早期的騎樓式的房屋設計、再加上民眾自行屋頂加蓋,建築物結構系統先天負擔加重,一樓弱柱與頭重腳輕的結構狀況,其中倒塌的老舊房屋類型,又以此類建築居多。